在丈夫的眼中,她也许算不上是一个相夫教子的楷模,在母亲抱怨的话语里,常表达的是对她出力不讨好做法的不解,但是她自上任以来所做的每件事却深深地印在群众的心坎里。她就是孔村镇陈屯村村党支部书记楚桂珍。
临危受命,巾帼胜过须眉
陈屯村位于汇河岸边,是一个人口将近2000人,耕地面积4000多亩,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大村。原村“两委”班子思想涣散,观念陈旧,村务不够公开,制度不够健全,财务管理混乱。三年间,曾经换了三任支部书记,都没有把陈屯村从混乱中拉回来,走上健康之路。04年,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,楚桂珍同志被任命为孔村镇陈屯村党支部书记。自此,翻开了她人生新的一页,陈屯村工作也悄然开启了新的篇章。 上任之初,她并不被全体村民看好,很多人认为她不会改变陈屯村穷乱差的现状,有些人甚至怀疑她能不能干完一届。一上任,冷嘲热讽就来了:“一个妇道人家能治理好这个烂摊子?”听着冷嘲热讽,楚桂珍感到压力不小。然而,她有着男人一样爽朗坚毅的性格,骨子里有一股倔强不服输的精神,靠她那柔弱的肩膀,她告诉自己既然干了,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干出咱女共产党员的风采来。 楚桂珍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财务。原村集体财务混乱,村欠户、户欠村,三角帐剪不断,理还乱,不到2000人口的村竟然有200多万的往来欠账款。在清理中,楚桂珍组织部分老党员、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现场监督,并把每天清理的帐务经他们审查后张榜公布。有少数人对她威逼利诱,扬言要清到自己头上,就对她好好算账,让她过不成,但她没有被吓倒,没有被屈服,经过多次查帐、对帐,最终把所有的帐清得一是一,二是二,那些想沾集体光的人也耷拉下了脑袋。乡亲们开始对楚桂珍另眼相看,他们打心眼里认为她能把村里治理好,能让群众放心,楚桂珍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。 面对群众信任的目光,楚桂珍下定决心,一定要让陈屯村走上健康富裕之路。她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、党员会、村民代表会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,制定出治村方案和村庄发展的长远规划。理清了思路,制定了目标,工作就有了头绪。
横下一条心,开创新天地
2004年,楚书记刚刚上任,便迎来一次大的考验,抗洪救灾。陈屯村地势低洼,又遇到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暴雨,造成大面积农作物被淹,农田积水排不出去,损失严重。受灾后,楚桂珍同志带着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同镇包片干部一起疏通河道、抗洪救灾。面对围河河滩种植的杨树严重影响洪水排泄情况,她不顾危险,挽起裤腿,带头跳到河里砍掉了树木,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排水的畅通,维护全村群众的财产安全。为此,有小部分人觉的自己的利益受到了“侵害”,认为庄稼已经淹了,再砍他们的树是对他们过不去,是得罪了他们。她说: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一个党支部书记,这种得罪人的事情,我不去做让谁去做!做事情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无愧我心。”那些日子,十三华里的围河,50多岁的她每天都要徒步走上几趟,观察汛情。二十多天的防汛救险工作下来,她整整瘦了二十多斤。 上任前,陈屯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,本村也是全镇最为低洼的地带,“睛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。看着其他村都修了水泥路,老百姓多有怨言,她向老百姓保证:“不修好路,我就不当这个村支书”。上任的第二年,她就带领村两委班子争取上级扶持,多方筹措资金,硬化水泥道路2000多米,2007年800多米,2008年1000米,2010年500米。从这些数字上看,就能知道一个女支部书记付出的艰辛,目前,陈屯村内的主干道已全部实现了硬化,彻底告别了泥巴路的历史。看到陈屯的交通条件面貌一新,群众笑逐颜开。然而,谁又能体会到个中苦楚,其中艰辛?自2005年开始,到2010年,为了修路、建路基、水泥硬化,累计投入资金达50余万元。对一个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村子来说,几十万元的巨款是何等的压力。“无论有多难,我们坚决要把路修好。”每每遭遇困境,举步维艰时,她总是这样勉励着大家。“为了这条路,楚书记是吃了不少苦头的。”村民纷纷反映。村道硬化期间,楚书记每天坚守工地监工,有时到家时已是深夜12点,本想责骂她晚不知归家的丈夫,看到眼前疲惫不堪的妻子反而顿生怜爱之心,眼中泛起泪花。正是楚桂珍的诚心与韧劲,感动了很多部门领导,争取到了不少项目资金,解了燃眉之急。 陈屯村以前是吃的地表水,小压水井里上来的水又苦又咸,就连牲畜都不愿喝,浇地用的是受污染的河水,有的群众出村去临村亲戚朋友家拉水吃。楚桂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,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陈屯村的用水问题彻底解决。她多方联系水务局、供水站等单位,开挖主管道5公理,把大管网的清洁水源引到了村口。要安装自来水的时候,有的群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,几十年没吃上自来水的群众能吃上自来水吗。当全村80%的群众用上自来水的时候,少部分不信任的群众也都树起了大母指,这才相信是真的! 六年里,陈屯村打了机井,安装了自来水管道,群众吃上了清洁的自来水。发展起了养殖业,只养鸡大户就有20多户,小型加工厂和小厂子也不下30户。在她的努力下,陈屯村无水泥路、无自来水,下大雨庄稼就被淹的历史结束了,村里的老面貌换了新容颜,老百姓得到了实惠。 楚桂珍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,鞠躬尽瘁,一心为民,勤俭朴实,赢得了群众的敬重,获得了组织上的肯定,村内也由久乱到长治。她多次获得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为民办实事带头人”、“三八红旗手”、“尊师重教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现任县人大代表的她,面对取得的成绩,没有骄傲,没有止步。她说,工作不是一朝夕的事情,只有想群众之所想,急群众之所急,面对新情况,新任务,只有只争朝夕,把群众带领到致富奔小康的和谐道路上才是对党最好的回报。
|